这里是【文学推荐园】

推一下百年孤独,我嘴比较笨不会讲但是这本书是唯一一本看完之后让我感觉跟喝高了一样的

最近在看基督山伯爵,等看完再推 :a: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前往伊斯特兰的旅途》,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了像一个印第安人学习巫术的过程,并通过唐望的话语传达一些观点。这本书对我的三观影响还挺大的,有兴趣可以看看,不同人对这本书看法应该不一样

《韩非子》。虽然这本书好像作为文学可欣赏的部分没有它哲学的那么多,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

一方面是韩非的思维方式。尖锐、堪称残忍和无情的剖析,直白的点出不同人追求的不同利益和由此造成的分歧,对人性的剖析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了。另一方面是韩非的……感情。虽然整本书没有流露作者的好恶,好像只是单纯站在君主、国家的立场分析好坏,但以如此尖锐的语言,给我一种深深压抑、又好像彻底释放的感觉。压抑的是他的苦闷、愤怒、不得志,释放的是他的理想、精神世界。

很难说明白这种感受。和我读过的《荀子》作对比,才能更好的形容这种感觉。《荀子》给我的感受是,作者在写作时是松弛、深思熟虑的,是通常推崇的冷静、理性的境界。但《韩非子》某种程度上,他并不理性和冷静,他的字眼行间迸发着激烈的情绪,而且不是正面的兴奋、激扬等等,却是愤懑、苦涩、郁闷……所以《韩非子》有点像我之前听老师讲解的《孟子》,《孟子》一大文学魅力来自于作者本人的人格魅力,而《韩非子》尤其打动我的就是韩非本人的情绪

再说一本重量级的,也是对我影响很深远的——毛选。 :ai:
:smiling_face_with_three_hearts:可以说真正让我有了信仰的一本书

果然还是得我来推荐… :triumph:
4.《你往何处去》 【波兰】显科维奇
显克维奇是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所谓历史小说即以历史大背景下的虚构角色融入历史背景创作的小说。
《你往何处去》的时代背景介于罗马帝国万神时期和基督信仰的分水岭,本书在尼禄时代的罗马帝国,传说使徒皮得在旷野中向心灵发问:“你往何处去?”
在这个崩坏的时代,是选择背身离去,还是迎难直上?是选择旧罗马还是选择基督的信仰?
无论贵族、文人、军士,所有人都要选边站队,选择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人生。
本书无疑是古典充满贵族气息的作品,宗教上的色彩和孤寂的爱情交融塑造了本书的一切——罗马的贵族青年于基督徒少女的曲折故事。
本书成为诺贝尔获奖作品无疑是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人物形象的相对扁平、神迹(基督教早期神秘主义)描写的缺席,以及选材上人物过少难以看见下层民众…
但无疑,显克维奇的语言的光彩万分动人。
推荐指数:4分(满分五分,读者需要对罗马时代的早期基督教有一定了解)
:shenche:

2 个赞

还得是你啊 alb:ys_007:

想了想还是推荐偏古典的作品吧… :shenche:
5.《幻灭》 【法】巴尔扎克
《幻灭》是人间喜剧中篇幅最长的作品——其核心分别讲述两位年轻人的故事:
一位貌美的青年诗人,他被王政复辟(即波旁王室复辟)后的腐朽贵族风气冲击,在幼稚冲动爱情的驱使下来到巴黎,很快在恶劣的新闻业风气影响下他放弃了严肃创作,变成了无耻的新闻流氓,最后卷入党争并身败名裂;
一位相貌平平的发明家,他是上一位青年的友人兼妹夫,在同行的阴暗算计下被迫放弃了专利,断绝了科学发明的理想道路。
十九世纪的巴黎好似塞壬女妖,不断吸引又同时毁灭着外省的青年才俊。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和价值上实际偏向旧贵族早已被恩格斯点评过,当然他也以最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旧贵族是如何不可避免的走向他们的死亡,勾勒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但是给接触巴尔扎克作品有限的漏油提醒一下:作者的描写非常繁杂冗长,大量的背景铺垫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的特色;此外巴尔扎克的人物心理描写基本是以第三人称旁白式说明为主,在文字张力上不足。
推荐指数:4分(5分满分,尽管有注释但了解法国大革命后历史背景才能更好阅读,此外由于人间喜剧全集人物关联众多可能窥全貌更有感触)
忘了说译者的事情:国内能唯一读到的就是傅雷的译本。
:ys_008:

1 个赞

国外的古典文学以前看完的印象里就红与黑,这部作品我初中时看了一半,高中时读完了,感受还是颇深的(

红与黑啊——我有时间可以搞个《红与黑》和《漂亮朋友》的鉴赏对比(内核都是腐坏之人靠脸爬裙带上位。)
:ys_008:

这部作品我听人聊过,和红与黑相似的剧情,但不同的结局(

呼啸山庄。初中懵懵懂懂的读过,上大学再看一遍才明白整本书。

它把人感情的激烈和深沉推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这本书一定程度的颠覆了我对感情的认知。

考虑了好些时候我还是在文学楼发而不是科幻楼发——毕竟我主要是为了写文学介绍…
在讨论科幻作品有一点不可不提——它们的文学性通常很糟糕,无论是文笔还是人物刻画亦或者是故事结构,大部分科幻作品的重心倾向于【想象力】,这也造成了虽然我是科幻迷,但绝大多数时候科幻作品传播远不如科幻影视吸引人和观感好
当然鉴于倾向,我先以比较小众但国内引进的优秀作品为引子:
5.1 科幻作品《星星是冰冷的玩具》 【俄罗斯】谢尔盖.卢基扬年科
本书为九十年代的俄罗斯科幻故事——更偏向传统上的哲思科幻,即故事中的幻想技术描写弱,而重点在于对人类面临的困境为故事矛盾中心。
在后冷战时代,地球尚未一统,人类意外接触到了银河联盟,但带来的并非好处——强大的种族压迫着弱小的种族为它们服务,人类作为唯一能承受超空间跳跃的种族被当作星际马车夫,然而弱小种族也担心着自己的价值终有一天会消失;
在一次意外中弱小种族私下接触主人公尤佳,它们发现了”银河联盟之外的势力“——或许这能成为拜托枷锁的助力
然而,奇怪的是,这股势力的成员完全和人类一模一样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甚至不是外星生物想象偏向的作品,虽然作者虚构了不少有趣、甚至有几位非常有特色的不同外星种族,但它们更多的是停留在设定和故事推进者的作用。
男主更是一位感性为主,故事经历偏向个人和道德的抉择,外部的几个势力与其说是科幻,更像是将人类困境以镜子在眼前呈现的意向象征物。
作品文字风趣幽默、你甚至能在里面看到很多知名科幻作品的”梗“。
推荐指数:4分(或许你更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星际的公路冒险?)
:br_011:

1 个赞

那我也推一本《魔鬼出没的世界》,卡尔·萨根的作品。
这是这位天文学家临终前的思想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以科学精神为武器,深入批判了伪科学、迷信与反智主义的泛滥,同时探讨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
萨根在书中反复强调,科学的核心在于“怀疑与验证”,而非“结论的正确性”。科学与伪科学的根本区别并非在于结论本身,而在于方法论:科学是开放的、可证伪的体系,依赖实验与证据;而伪科学则通过情感需求或不可验证的想象构建封闭的叙事。
我最喜欢的是他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个“车库中的飞龙”思维实验,萨根以幽默而深刻的方式虚构了一个场景:邻居宣称车库里有一条喷火的飞龙,但试图用仪器检测时,邻居却不断追加条件——龙是隐形的、火焰没有温度、爪子无法触碰实体……最终,这条“飞龙”的存在既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
尽管本书广受赞誉,但后半部对美国社会问题的讨论被认为偏离主线,略显冗长。此外,书中案例多源自20世纪末,对当代新兴伪科学现象缺乏覆盖。另外,这本书带有美国人典型的鉴证思维,建议批判性地阅读本书。尽管如此,这也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2 个赞

这么一想我真的很久没有读过网文之外的东西了 :bbb_027:

哈,还是得我来,这两天有事去了——
6.《鱼王》 【俄罗斯】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本书更多的是由十三篇内容相对独立的叙事短篇小说组成,描绘叶尼塞河沿岸,荒凉的西伯利亚人们求生的日常风貌。
《鱼王》的没有长线叙事、繁杂人物的非典型俄罗斯小说,初读很容易抓不住作者在描写什么,散文化的叙事和人物视角与故事情节不断剥离——这里看不到小说的起承转合更多的是波澜不惊的平静记述。
在这里有着深深怀念但无法返回的过去;有着在自然搏杀中坚贞不渝的意志;有着无法述说的爱恋;有着一群孤独而癫狂的人们。
”鱼王“是全书的主题将故事串联起来,”鱼“是叶尼塞河无私的哺育,是人们的希望亦是人们的贪婪。禁渔政策的暗示又在侧面上暗指苏联的历史巨变,所有的故事通过鱼串联在了一起,一如这里的每个人生命中无法摆脱的鱼腥味。
作品中充满着俄罗斯的伤感与回忆,而伤感的主体却无法辨别。在作品的末尾有这样一连串设问:
我究竟在寻求什么呢?我为何痛苦呢?由于什么原因?出于什么目的?我找不到回答。
或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只有叶尼塞河依旧向北流淌,冬季的西伯利亚学院依旧静寂无声,大鱼在冰面下沉沉睡去。
推荐指数4.5分(满分五分,移情是感受本书最好的方式)
:bb_kxb:

1 个赞

这下不得不回来看一眼,热度全靠我一人的压力——
6.《燃烧的原野》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鲁尔福是美洲文学著名作者,他是启发马尔克斯的人之一,被部分评论家称作美洲文学的无冕之王。
燃烧的原野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几乎是诗歌一般充满着语言的韵律感,而这些优美的文字又时常与最冷峻的死亡相伴。
在本书中墨西哥人的生命与孤独荒凉的原野为伴,痛苦如影随形——而到了夜晚,到了梦中——他们也愿意去相信月亮与风会将世界上的美好之物一同带来。
墨西哥人生在苦痛之中,生在燃烧的荒凉原野,生长既有狂风呼啸的遗忘之地,生在地震爆发后的纷争冲突中,无法选择。
他们一直在流浪——炽热的精神不得不在苦难的现实中不断受难。
推荐指数:4分(满分5分,读者需要对近代墨西哥历史和魔幻现实主义有一定了解)
:shenche:

太棒了,这正是我需要的贴子,虽然这楼里聊的我只看过大师和玛格丽特。看完推荐才反应过来我已经好久没看过比较古典的文学了,最近看的文学都有点太现代了。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伟大的拜伦写的。

另外他还有一本唐璜。“虽不负疚,脸亦绯红。”这个句子我很喜欢。